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络文摘 > 文章 当前位置: 网络文摘 > 文章

老白俞:为何他们敢反复践踏我们的文化自尊心

时间:2023-01-07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眯眯眼、毒教材、妖兔邮票
为何他们敢反复践踏我们的文化自尊心

原创 老白俞 白俞文史 2023-01-06  发表于重庆

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金兵除了把能抢的东西都抢完,还做了一件让汉族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俘虏徽钦二宗和后宫妃嫔,举行“牵羊礼”。

所谓“牵羊礼”,就是让北宋皇室成员脱光衣服,披着羊皮,脖子系上绳子,像羊一样被人牵着;妃嫔“礼毕”之后,还要沐浴更衣,供金兵消遣。两宋时期理学兴盛,非常讲究儒家礼序,这样的“仪式”,等于在凌辱所有汉人的自尊心。

后来南宋群臣所说的“靖康耻”,指的正是这件事。1234年,南宋不顾唇亡齿寒的风险、和蒙古联手灭掉了金朝,城破之日,宋朝大将孟珙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金朝的皇宫,“大义凛然”地羞辱了金国皇后。为了雪耻,他还特地带了几名画师,把这个场景画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尝后图》。

这件事虽然粗暴,但却真实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心态。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这块文明高地先后在南北朝、宋元、清朝时期三次被异族攻陷,但一直没有丧失文化主导权。

践踏中国人的文化自尊心,这件事性质比灭国还要严重,必然会遭到疯狂报复。


西方国家可能很难理解这种情感,他们把这个解读成“天朝上国的傲慢心态”,这显然是乱扣帽子。


中国地缘环境相当封闭,从春秋战国以来就开始疯狂内卷,在战国军事巅峰时期,七雄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统一欧洲的实力,长期生活在这么一个内卷的环境里,上上下下自然都会变得非常务实。


没错,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务实的民族,大家之所以如此重视看似虚无的“文化自尊心”,是因为它具备不可替代的现实价值。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国情复杂,如果没有一套“核心价值观”,治理成本将会非常大。这一点,秦始皇已经帮大家验证过了,即使把民间铁器全部收缴、坐拥巅峰战力的百万雄师,把驰道修到全国各地,依然会有“六国遗民”不断起来反抗。

过高的管理成本意味着老百姓要承担更沉重的税负,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矛盾,从而让国家治理陷入死循环。


从汉朝开始,统治阶层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果断放弃了高压政策,转而经营“核心价值观”,只有让老百姓相信同一套文化体系,人心才会稳定,治理成本才会大幅下降,政府才能抽出精力对外开疆拓土,把蛋糕做大,从而进入“国富民强”的良性循环里。


纵观世界古代史,中国毫无疑问是所有国家中最重视文化建设的那一个。因为中国太复杂了,如果思想文化不统一,不等敌人上门、自己就先乱了。


反之,如果思想文化一直是统一的,就算暂时武力拼不过、被灭国了,咱们也早晚会站起来。


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对中原文化非常漠视,试图用北方草原那一套荒蛮法则进行统治,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那五个胡人部落:匈奴、鲜卑、羯、羌、氐,最终都在民族大融合的潮流中消失了;蒙古灭宋,采用了汉人的政治制度,却漠视华夏文化、艺术与思想,结果不到一百年就被赶走了;满清入关后吸取前朝经验教训,几乎全盘汉化,这才勉强维持了两百多年国祚。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保留至今的佼佼者,中国已经用历史实践证明:咱们的思想文化建设是非常成功的,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被打倒、然后不断爬起来并重回巅峰的历史,这种“超能力”几乎是中国所特有的。


长期的历史实践让我们笃定:中华文化,天下第一。你可以打倒我的身体,却打不倒我的精神。


在老白俞看来,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正在于这种久经历史打磨的、强烈的“文化自尊心”。这是一股可以让十几亿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在如今这个提倡多元价值观和个人主义的世界,这股力量几乎是无敌的。


在革命年代,我们曾通过“革命精神”短暂获得过类似的力量,并成功摆脱了殖民势力的压迫,在绝境中实现了独立。


但这个世界不可能永远停留在斗争状态,当脱离了“革命”环境、进入和平发展的周期,强烈的文化自尊心与历史认同感,就成为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的最重要手段。


说了这么多,结论呼之欲出:中国最厉害的武器不是氢弹、歼20,也不是东风、福建舰,而是十几亿人内心深处那份笃定的“文化自尊心”。


所以,对中华文化任何形式的攻击,都是在缴咱们的械。


文化攻击也有境界之分,在老白俞看来,成熟的“文化攻击”手段,有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敌人发起了攻击,咱们却不知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西班牙男女篮拍了一组“拉眼角”的宣传照,国人虽然不知道这帮人为啥要拉眼角,但感觉气氛还挺喜庆、应该是某种表达友好感情的行为,大家都没往心里去。

图片


后来,看国际比赛的中国人越来越多,大家这才发现在西方体坛拉眼角的动作非常普遍、而且似乎只针对亚洲人,这才引起了一些警觉。2021年6月8日,塞尔维亚女排运动员杜尔德维奇对泰国选手做了这个动作,泰国人当场勃然大怒,恰好转播镜头捕捉到了这一刻,许多中国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拉眼角”早已在西方社会广泛流行,是专门用来嘲讽亚洲人“眯眯眼”形象的,其内涵,就和当年的“东亚病夫”差不多。


巧的是,塞尔维亚“拉眼角”事件闹得不可开交之时,清华美院一年一度的毕业设计展开幕了,看到那一双双诡异的“眯眯眼”竟被清华学子当成了“先锋时尚”的标签,人们感受到了深深的侮辱。

图片


随后,三只松鼠广告事件与《雄狮少年》人物造型事件先后被推上舆论的风尖浪口,网友不断挖坟,才知道“眯眯眼”已经在中外艺术界流行了好几十年。


深挖“眯眯眼”事件背后的群体心理,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真相: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国人普遍崇洋媚外,在文化上比较自卑,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矮人一头,对西方的侮辱言行得过且过、甚至将其曲解为某种“先进性”;直到中美贸易战和疫情爆发之后,人们猛然发现西方似乎没那么好、自己似乎也没那么差,全民性的文化自尊心才终于被唤醒。


作为一种殖民时代遗留下来的文化现象,此类群体性的“文化嘲讽”事件肯定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文明史充满冲突与摩擦,通过各种文化手段相互埋汰、这是正常现象,咱们古代其实也对“西洋夷人”干过类似的事情。


但是,感受不到别人的诬蔑,甚至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侮辱当时尚,在“文化自尊心”极强的中国、这是极不正常的。


第二种境界:敌人什么都没做,咱们却在自毁长城。


中国有两座长城,一座是秦始皇修的,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道万里屏障是游牧民族难以跨越的分界线;一座是汉武帝修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文化上的大一统、赋予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精神力量。


两千多年来,中国人通过教育传递这种“精神力量”,历朝历代,教材都是重中之重,敢于在这方面动手脚,轻则流放边疆,重则满门抄斩。


但2022年的“毒教材事件”,却着实让人大开眼界。首先,这些教材的“毒性”是不加遮掩的,大有“我就是要毒害你们的子女,你还能拿我怎样”的猖狂;

图片


其次,“毒教材”并非私人出版物,而是人教社这种权威机构的大作,这说明此次曝光出来的事件,仅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错误中的一小部分,从家长们曝光出来的案例来看,也确实如此;


再次,“毒教材”事件的处理结果,虽然合乎流程,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知教育是国本、影响的是国家乃至文明的长远利益,把这件事当作偷税漏税一般的行为去处理,这合适吗?


“国可灭、文化不可亡”,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至今,是因为我们向来把“文化传承”看得比天都大。两千年来,想“亡我文化”的敌人数不胜数,但他们都失败了,最终都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所同化。


看如今这架势,难不成“亡我文化”的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第三种境界最为“高妙”:全世界都知道咱们在自毁长城,我们却压根就看不见长城。


对于“文化长城论”,在中国古代是毫无争议的,不然也就不存在什么“华夷之辩”、“夷夏之防”;但自从咱们追随西方、融入世界,很多人就巴不得把“长城”拆掉。


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艺术无国界,何必分彼此?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妖兔邮票”事件,充分体现了某些人急切想要“同步世界”的决心。

图片


本来,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大可以百家齐放、大胆尝试,中华文明向来开放包容,并不会排斥创新,否则咱们早就在大浪淘沙的历史进程中被淘汰了;问题的本质在于:年度邮票设计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形象,需要反应的是“文化的主体性”,而不是“文化的包容性”。


这就如同一个人私底下尽可以尝试各种奇装异服,但若出席正式场合,是不是要穿一套正装?是不是得尽量凸显一下自己饱满的精气神与一身的正能量?


这邮票的确出于大师之手,那位大师的美术功底也的确深厚,对于这一点,老白俞毫不怀疑,也对大师表示充分的尊重。


尊重归尊重,但这件事本身所反映的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在如今的文化界,上上下下都有点摸不着北,不知道中华文化的主心骨在哪里。


邮政部门不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设计,教育部门不知道中国学生需要怎样的教材,拍电视电影的不知道如何引导中国观众健康积极的审美偏好,搞艺术创作的也不知道什么才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当文化丧失了“主体性”,再包容、再百花齐放,又有什么用?


当“中华文化”这四个字的主语被剥夺,只剩下“文化”,那么这所谓的“文化”、又和生长于这块土地的老百姓能有多大的共鸣?

“文化”一定是有主语的,在中国的土地上发扬“中华文化”,这是天经地义的,许多不接地气的艺术家所谓的“文化无国界”,实际上默认的主语是“西方”,他们无意识的退化成了中华文化的反对者。


文化入侵,伪装性极强,破坏力极大。我们对这件事的理解多一分深入,对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会多一分笃定。


一个民族,适当保持“文化自尊心”是件好事。“自尊”二字看似虚无,实则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个人而言,放弃自尊,你还有机会苟且过日子;但对一个集体而言,放弃自尊,那就只有被奴役的命。

---------------
看到这里的朋友别忘了点个赞和在看哟,怕迷路的朋友,可以将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推送,感谢大家!

上一篇:李桥铭:青年要有崇军尚武的精神底蕴

下一篇:【毒教材】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渝ICP备17005727号-2  |   QQ:241839300  |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  电话:19936611610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zyc.langhua35.com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