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6-2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老子《道德经》最难的不是解读,而是形形色色的版本和各种断句 醉美国学 2018-10-02 老子《道德经》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从古至今,国内外名人政要都对他推崇备至,甚至它在国外的受欢迎程度远远高于国内。 老子《道德经》自成书以来,其解读者甚众,历代各家注释蔚为大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首先,哲学本身就不好解释,何况《道德经》一书确可以称为万经之王;其次,和解读者本人的学识素养有关;其实最重要的是二千多年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版本和不同的断句。如果连内容都不正确,怎么能正确解读呢?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楚简本三组是战国中期偏晚的抄本。其次则是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甲乙本--它们分别是高帝(前206-前195在位)和文帝(前179-前157在位)时期的抄本。然后就是2009年初由北京大学收藏的汉简本--它是武帝(前140-前87在位)时期的抄本。 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 就字数来说:马王堆帛书,甲本为5344字,乙本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经章句》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经古本》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现代《道德经》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数为5162字。 现在书店一般能找到的通行本有:陈鼓应著的《老子注译及评价》、朱谦之撰写的《老子·中华经典藏书》、刘笑敢著的《老子古今(上、下)》、李尔重著的《道德经》研究新编、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当然还有目前来说最早的版本--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 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道士僧人,都对《道德经》情有独钟。如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等,都有御注《道德经》流传至今;历代学者,像战国末期的韩非子,魏晋的王弼,宋代的朱熹、王安石、苏轼、司马光,近代的严复、魏源等等,都不约而同地关注《道德经》。明代憨山大师注《道德经》,前后用功十五年,“或经旬而得一语,或经年而得一章”,“每参究透澈,方落笔,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决不轻放”。 老子《道德经》也开启了后世道家内炼的千门百派。从东汉开始,以内炼观点注解《道德经》的,历代不乏其人,如河上公《老子章句》、张陵《老子想尔注》、葛玄《老子节解》、白玉蟾《道德真经宝章》、李道纯《道德会元》、黄元吉《道德经讲义》等。 离我们比较近解读者也不少,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著名古文字学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中国当代作家王蒙,享誉国际的道家文化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座教授”陈鼓应等等。 不同的版本,书中部分内容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有几种版本,辟如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中是“道可道,非恒道”,而我们现在的版本一般都是“道可道,非常道”,“恒”变为“常”,应该是为了避汉文帝刘恒讳而改的。《道德经》中多处出现“常”字,纵观全文理解来看,这个字的改动似乎还是比较合适的,不会引起很大的理解偏差。再就是这一句的断句方式,现在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这两种断句方式理解起来的意思还是有差距的。 还有我们常说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事实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道德经》乙本,写的是“大器免成”。为什么是“大器免成”而不是“大器晚成”呢?“大器免成”的“免”,有免除的意思,与前后句的大方无隅的“无”和大音希声的“希”相通,这应该是老子的原意。但是“大器晚成”的成语已经是约定俗成,我们一般都说“大器晚成”,直白理解就是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一般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类似的地方还有几处,这里不再一一指出。 不管是王弼的版本,还是帛书版本,如果不是研究学者,何必纠结,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求去用心对待就好。毕竟年代久远,谁也无法定论,也许哪一天又会出土一个新的版本,正常来说我们按照大家熟悉的版本来看就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