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络文摘 > 文章 当前位置: 网络文摘 > 文章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时间:2021-06-0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正文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赏析

文章的题目是一个诘问句,是诘问对方,也是以自答的方式回答论敌。从全文看,鲁迅的答复是明显的,即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鲁迅为什么在此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文章发表于1934年10月20日看,显然是反驳当时《大公报》上所散布的这种悲观论调。1934年8月27日 《大公报》的社评《孔子诞辰纪念》中写道:“民族之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又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在30日的社评《如何挽救华北》中,虽然肯定了东北义勇军前仆后继的强盛斗志,但同时又同意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负责人黄郛的谬说:“今日华北之最大危机,系在心理方面。一般人在心理上先将华北放弃,认为已无可救药。”鲁迅完全不同意上述看法,他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人并没有失掉自信力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议论。

究竟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鲁迅首先采取了退一步的说法,他承认,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确有那么一些人失掉了自信,而且有事实为依据:“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 ‘地大物博’,是事实; 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其实这些人的自信早已失掉,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是 “他信力”。待悟国联的不可靠,便把“他信力”也失掉了。鲁迅认为,如果这些人在铁的事实面前失掉了“他信力”何尝不是好事,他们就会“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不幸的是这些人又走到求神拜佛上去,“可就玄虚之至了”。他们在发展着“自欺力”,陶醉在自己构筑的幻象之中。不过这些人是中国人中的少数,他们并不能代表全体中国人。

鲁迅明确地指出,在中国人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有相当多的人从没有失掉自信力。以古代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国的脊梁”。再从现代看,“这一类的人们……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由于当时的文网,鲁迅不便明言,但读者完全可以意会到,鲁迅所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和义勇军。《大公报》上的舆论将部分失掉自信力的人,说成是全体中国人民失掉自信力就犯了一个逻辑上的错误: 他们将断定某一部分具有某些性质的单称肯定判断篡改成断定一类事物都具有某性质的全称肯定判断了。至此,本文似乎终篇了,但鲁迅意犹未尽,他在最后一小段中以 “搽在表面” 的 “脂粉” 比喻国民党反动派和御用文人种种骗人伎俩,以“筋骨和脊梁”比喻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说明必须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地底下”的中国人民身上去认识中国人的力量和本质,文章的立意得到了升华,闪铄着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的光辉。

在写作上,本文是驳论,而且是一种间接反驳;证明与论敌相对立的观点是正确的,并根据排中律:任何思想或者是真实的,或者是虚假的。所以大公报所散布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论调也就因虚假的而不能成立了。由于鲁迅在核字省句 上下了功夫,因而收到穷形极相,揭示本质的效果。如本文第二部分,着意审察一个 “信” 字,在信的对象、类属、影响上做文章,从“自信力”衍化出 “他信力”、“自欺力”。一环套一环,层层逼近,揭示出事物的真面目,抓住了问题的核心。

作者:江风

知识来源:张效民 主编.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第724-725页.

上一篇:12年制变9年,中考全面取消?北大教授梁建章提出意见

下一篇:教育界烂透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

渝ICP备17005727号-2  |   QQ:241839300  |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  电话:19936611610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zyc.langhua35.com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