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络文摘 > 文章 当前位置: 网络文摘 > 文章

中国方案向世界贡献共享价值

时间:2021-06-18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中国方案向世界贡献共享价值

2016年11月07日   来源:学习时报

在2016年7月1日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提到了这样一个词——“中国方案”,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此前“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等概念已为人熟知,而“中国方案”也并非横空出世。2014年3月,习近平访问欧洲时在德国柏林发表演讲,谈到中国的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此后,针对全球气候治理、针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也曾提到这个概念。

如今,将“中国方案”升级至“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这显然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部分。

一方面,如前所说,这是对“历史终结论”的回应和超越,西方的社会制度方案正遭遇问题,历史并未终结,探索还将继续;另一方面,中国也需要对几十年来取得的令世界震惊的发展成就做出制度层面的分析总结,对发展的逻辑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有时评说,“中国提出关于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它既是一个大国的自信——我们有能力为全人类贡献我们的经验;同时,也是一个大国的谦卑——我们只提出可供借鉴、经过中国人民成功实践的方案”。

的确,尽管“中国方案”尚需条分缕析,但这个概念能够被提出,本身就反映出一种历史自觉精神,就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有人说,文化是不需要被推广的,比如在唐朝,无须政府力量的推动,其文化影响就已遍及东亚社会的各个角落。要使文化辐射力增强,必须匹配经济的高度崛起,生成一套自己的核心价值,不仅足够自我解释,而且衍生出一套可以和其他文化分享的共享价值。

事实上,这一点已经为中国的领导层所重视,习近平本人就曾在多个场合表示,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向亚太、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从“一带一路”到亚投行,从“命运共同体”到“中国方案”,各个层面的公共产品,都将映射中国的共享价值。

在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建设中,谈及中国方案、共享价值,最终要看中国能否为这个世界提供另一种文化选择。

正如习近平所期待的,“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经济指标的高企,并不是国家民族的真正崛起,这已是共识。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例子是,19世纪20年代,中国的GDP占到了世界GDP的三分之一强,但20年后的第一次鸦片战争,让中国陷入痛苦的泥淖,而当时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在内的西欧8国的GDP总和只占世界GDP总体的12%,日本是3%,美国是1.8%。

既有数千年文明传统,又有占绝对优势GDP的中国为何不堪一击?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分析认为,原因不在于英国船坚炮利,而在于先进的国家形式。中国虽有千余年来全世界最先进的文官制度或曰官僚制度,但皇权“统而不治”,没有足够的制度建设和动员能力,国家资源并不能有效组织起来,转化成为政府能力,尤其是军事能力。而当时的英国所拥有的是一种全新的国家政权形式,即主权国家,这是一种高度集权的国家政权,同时身为海洋国家,英国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发展出了“自由贸易”理论。如果当时英国的船坚炮利是其硬实力,那么“自由贸易”就是其软实力。

既然面向软实力塑造的文化创新与文化再造对于大国复兴如此重要,那么中国究竟需要创造一种怎样的文化?中国又能够创造出怎样的文化?

在习近平以文化为主题的多次讲话中,描绘出了中国文化的特征——具有独特魅力,既有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又能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既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体现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

郑永年在其书中写道:最近几年,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普世价值观。一些人把西方的看成是普世的,相信中国只有接受了这种“普世价值”(或者说西方价值)才会强大起来。把文化再造或者崛起等同于文化的西方化,或者说把西方的看成是普世的,都过于简单。任何一种文化都是长期历史演进的产物,它可以变化,但不可以被取代。

对中国来说,要创造除西方之外的另一种文化选择,创造一种不同于其他文化圈但同时又可以被其他文化圈的人所接受的文化,任务异常艰巨。“不用说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那么多的经验,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自己的话语呢?不能产生自己的概念和理论呢?大部分人一如既往地选择用西方话语来解释自己,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国经济、外交和安全影响力扩展的支撑,也是推动大国复兴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来源: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习近平复兴中国》连载
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107/c64387-28840715.html

上一篇:傅天行:紫薇圣人是思想集大成者

下一篇:五四青年:毛泽东欲以“大本大源”动天下

渝ICP备17005727号-2  |   QQ:241839300  |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  电话:19936611610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zyc.langhua35.com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