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胡昌喜专栏 > 文章 当前位置: 胡昌喜专栏 > 文章

胡昌喜:社会主义运动的若干历史教训

时间:2021-07-0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社会主义运动的若干历史教训

社会主义运动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走向,并成为人类从天人、独群、身心三大对立走向天人、独群、身心三大和谐的转折点。由于社会主义运动是前无古人的事业,且前进的路上充满了无数的荆棘、陷阱与风险,因此失误、挫折乃至在一些国家的失败便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回顾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教训: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品格认识不足

我们的思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相比,之所以存在理论落差,辩证性的缺乏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品格体现在许多方面,以下试举几例:

1、认识自然与认识社会的辩证统一,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这一辩证统一的最好范例与说明。在这方面,我们往往重视社会而忽视自然,并因此影响了对社会认识的深入。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人文思维的特点有关,表明我们在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方面尚未走出传统文化的局限性。

2、真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的辩证统一,这种辩证统一几乎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所有文献中。在这方面,我们往往偏重于价值追求,以致常常出现效果与动机背离的现象。这与传统文化重德轻道、道与德分离的影响不无关系,值得我们重视和反思。

3、现实追求与未来追求的辩证统一。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较大的差距与改进的空间。 

4、超越“左”与超越右的辩证统一。例如,自由人联合的思想就是对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双重超越,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就是对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双重超越。正是这种双重超越所体现出来的辩证价值观与理论的自洽性,凸显了共产主义原理的科学性,并为人类走出片面与对立的生存状态指明了方向。

二、忽视乃至放弃对共产主义原理的探索与研究

共产主义原理是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与指路明灯,离开共产主义的指引,社会主义实践就会失去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如何对待共产主义这一问题上,我们从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到把共产主义束之高阁,前后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其中的原因在哪里,教训是什么,均需要认真地总结和吸取。

共产主义是人类追求美好未来的最高理论表现,是指引人类走出片面、对立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与发展方式的“灯塔”。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否定和取代共产主义的原理与学说。

共产主义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人类解放、发展等等在内的总体性概念。因此,我们既不能从某一方面如仅仅从经济层面去理解和解释共产主义,同时也不能用几句话去简单地理解和解释共产主义。否则,片面的理解必然导致片面的实践,简单的理解必然导致简单的实践。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普照的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局部质变到整体质变的渐进的发展过程。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既不能不顾历史条件“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不能搞“齐步走”并企图在某一天一下子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以共产主义去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决不能使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偏离共产主义的方向;另一方面,就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共产主义的因素,而不能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截然分开,孤立地就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对人类社会的矛盾与对立不是采取绝对否定的态度,而是通过扬弃的办法保留对立各方的合理因素,从而使分散在不同方面的合理因素在新的社会中普遍获得新生。自由人联合体与联合起来的个人所有制的必然性与优越性,就在于实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所有与社会共有之间的相互生成与辩证统一。

在共产主义的思想、制度与实践中,几乎包含了使人类走出片面思维与对立生存的所有信息与“密码”。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抓紧把这些信息与“密码” 破解和输出出来,从而让其更好地为当前的理论与实践服务,而不是束之高阁。

三、对社会主义的超越性认识不足。

超越性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生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的超越性上。社会主义的超越性是双重超越:一是体现在对资本主义弊端的超越上,二是体现在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上。然而,许多人往往只知道和重视对资本主义的超越,而忽略了对社会主义自身的超越。由于对资本主义的超越与对社会主义自身的超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不超越社会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就很难彻底超越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社会主义之所以需要两次超越,在于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超越即第一次超越是感性直观的,采取的是绝对否定的态度即未能认识资本主义的某些合理因素,从而导致社会主义因缺少个人与社会等多维两极张力,而无法彻底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因而需要第二次超越即对社会主义自身的超越。换言之,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两次超越,才能真正完成自己的过渡性使命。

历史已经证明,什么时候坚持了超越性的思维、战略与精神,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所向披靡和大踏步前进;什么时候丢掉了超越性思维、战略与精神,社会主义事业就步履蹒跚和危机四伏。因此,能否认识、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的超越性质,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的内在矛盾与运动规律,决定了社会主义不超越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就得不到亿万人民的拥护与支持,不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就得不到亿万人民持续的拥护与支持。

那么,是什么原因影响了社会主义的超越性发展呢?笔者认为,在对世界、历史和规律的认识上未能从客体的视角转为主体的视角,在实践上未能把握和处理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影响社会主义超越性发展的两大核心因素。正是这两大因素,使亿万人民迟迟未能从国家、社会的主人上升到社会主义实践主体的高度,未能充分发挥出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与首创精神,并使低水平重复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今天,超越意识与超越性追求的不足,不仅是中华民族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也是社会主义事业面对的最大危险与隐患。以经济为例,从把西方经济学奉为圭臬,到简单照搬市场经济,这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思维与做法,不仅导致一些方面的改革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亿万人民的愿望越来越远,有的地方甚至还落后于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这不能不引起党和人民的高度注意与警惕。应当看到,这里有经验不足的问题,但缺少超越的精神与勇气,可能是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

把超越性作为认识和推进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过渡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同时也应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境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高选择。

四、未能科学认识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主体建设的辩证关系。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再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系统展开,标志着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与飞跃。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社会主义主体建设的任务也日益紧迫地提到了人们的面前。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主体建设犹如车之两轮和鸟之两翼,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缺一不可。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主体建设辩证统一起来,是继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之后,又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举措,不仅有利于充分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更加有力、更加顺利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且可以使我们党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主体建设辩证统一起来,需要推进人类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从而在视角、思维、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完成从客体到主体的转变。马克思指出: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应当说,马克思已经指明了人类哲学革命性变革的方向,我们应当沿着这个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并用其指导社会主义的实践。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主体建设辩证统一起来,需要推进中华文化的革命性变革,通过消除传统文化中的非主体乃至反主体的因素,让人格普遍地格起来,从而为国家功能从服务型向引导、鼓励和开发型的战略性转变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亿万人民的智慧、活力与创造力。

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社会主义主体建设辩证统一起来,不仅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走向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从全局和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

胡昌喜
2013年12月6日

上一篇:胡昌喜:关于社会主义的历史思考

下一篇:胡昌喜:制约党的理论建设的八大问题

渝ICP备17005727号-2  |   QQ:241839300  |  地址:重庆市南岸区南城大道28号渝南佳苑  |  电话:19936611610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版权所有,授权zyc.langhua35.com使用 OK文库 Powered by 55TR.COM